首页 资讯 正文

(乡村行·看振兴)农人手握金“药”匙 药材种出好“钱”景

体育正文 292 0

(乡村行·看振兴)农人手握金“药”匙 药材种出好“钱”景

(乡村行·看振兴)农人手握金“药”匙 药材种出好“钱”景

中新网兴安盟6月26日电 题:农人手握金“药”匙(shi) 药材种出好“钱”景(jǐng) 雨后初霁的(de)清晨,薄纱轻笼着乡村,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(xīngānméng)科右前旗境内,山坡上、庭院里、示范园的中药材已遍地开花。 巴日嘎斯台(bārìgāsītái)乡欣龙村村民董鹏悦踩着田间泥土,走向自家屋前花香沁鼻的“宝地”。曾以斧斤叩问山林的董鹏悦如今(rújīn)在林业部门指引下,于自家茂密山林间仿照野生环境播下珍贵(zhēnguì)的芍药、苍术等种子。 “曾经的山上林木密集,20余种野生药材很常见。咱得懂大山的脾性(píxìng)。”董鹏悦常说,“药材得在树荫下、腐叶里才长得好。”虽有过(guò)野猪“帮忙”松土的小(xiǎo)插曲,但药材品质(pǐnzhì)却因此倍加道地,身价也翻倍增长。 图为科右前旗仿野生种植基地(jīdì)赤芍花海。 王苏日古嘎 摄 昔日靠山吃山的(de)“索取者”,如今(rújīn)转变为精心呵护青山的“反哺人”,董鹏悦更是通过带领全村人种中药材而得名“药百万”。 “当时我也跟着他种了1亩多中药材,头一年就挣(zhēng)了6万多元。”村民刘运财说,刚开始听说种植中药材4年后才能收获(shōuhuò),能不能种成功(chénggōng)心里也没底(méidǐ),“没想到收益这么好,后来又多种了1亩多,收入增加到11万元。” 村民李秋香(qiūxiāng)告诉记者,2024年,她家的白鲜皮籽和赤芍卖(mài)了2万多元,家门口的收成让日子越过(yuèguò)越有盼头。现如今,看着芍药花开正艳,李秋香难掩心中的喜悦。“新栽下(zāixià)的半亩芍药3年后便会化作实实在在的收入。” 如今,欣龙村170多户村民跟着董鹏悦一起种植药材(yàocái)。欣龙村的(de)苍术、白鲜皮、黄芩、赤芍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700余亩,实现产业增收1000多万元,药农(yàonóng)人均增收3万元,该村(gāicūn)成(chéng)了名副其实的“千万药村”。每到收获季,北京、广州的药材商涌入小村,一车车药材被运往全国各地。 最近(zuìjìn),董鹏悦和村民正在筹划建设加工车间,道地(dì)药材即将实现从“卖原料”到“卖品牌”的转变。 图为科右前旗庭院小药园生机勃勃(shēngjībóbó)。 韩双龙 摄 小小庭院亦(yì)承载着(zhe)农民增收的期盼。在索伦镇6000多户农户中,有2200多户在庭院里种上了药材。通过种植中药材,户均年收入达4000多元。这些常见药材在农家院、篱笆旁便能扎根生长,而且照料简便,老人、妇女(fùnǚ)皆可参与,农事闲暇间(jiān)稍作打理即可。 绿色财富也燃起(ránqǐ)了(le)(le)白音浩特嘎查种植药材的点点星火。2022年,当地建起黄花、赤芍、白鲜皮等十余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园,总结出的“种植经”成了村民种植药材的“活教材”。 王和林老两口跟着示范园试种苍术3年多。“1亩多地种了8000多株苍术,光靠卖籽就把本钱全(quán)收回(shōuhuí)来了。”算起增收账时,王和林难掩嘴角的笑意,“到今年年底(jīnniánniándǐ),药材起收后能赚12000多元呢(ne)。” 图为科右前旗中药材示范基地。 王苏日(wángsūrì)古嘎 摄 白音浩特嘎查采取(cǎiqǔ)“党支部(dǎngzhībù)+驻村工作队+合作社+农户”的(de)创新种植推广模式,为村民提供从技术指导、物资保障到市场销售的全链条服务,户均年增收3000元至10000元不等。 优越的(de)自然(zìrán)禀赋、良好的气候环境为当地中药材栽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,苍术、黄芩、桔梗等(děng)15个道地品种得到全国各地及韩国、日本客商的青睐。 据悉,科右前旗近4万亩药材种植地,年产11万多吨(wànduōdūn)药材,产值达100亿元(yìyuán)。 漫山遍野的(de)苍术、赤芍像铺了一层绿毯,野兔(yětù)、山鸡、沙半鸡等10多种野生动物回归人们的视野(shìyě)……农人对山林的智慧回响,正默默重塑着人与青山的情谊。(完)
(乡村行·看振兴)农人手握金“药”匙 药材种出好“钱”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